【资料图】
生活中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习惯性地说:“要乖、要听话,听话才是好孩子。”一旦遇到孩子“不听话”的情况,就会觉得他们不懂事、叛逆了,脾气急躁的家长可能还会忍不住训斥几句,长此以往,孩子们越来越乖,乖到没有了自己的主意。
其实,教育时过度强调“乖巧”不一定是好事。越是乖巧听话的孩子,越容易因为现实中无法做到“让他人满意”,而陷入自我批评、自我攻击的状态里。也因为时时刻刻要保持听话、符合“好”标准的状态,他们时常情绪紧张,高度内耗,时间久了会陷入抑郁焦虑的情绪泥淖里,难以自行调节。有些人表现为失眠、脱发、厌学,有些是自伤、自虐、自杀等,严重时需要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才能慢慢缓解。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经验、喜好、需求,孩子也不例外。做听话的孩子,就需要听从他人的要求建议,若个体需要和他人期待不同时,不敢坚持自我的乖孩子,往往只能压抑自我,影响性格形成,甚至影响未来发展。所以,教育中别再用“乖孩子”“要听话”来催眠孩子了。
尊重孩子。家长们要知道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,他们的想法、需要、观点都值得被看见、被鼓励,不要以家长的威权干涉他们,强迫孩子按照自己期待的样子去生活。当一个孩子只能活成家长期待的样子时,他便没有了自我。
教育时多些耐心。在教育过程中,家长要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。当父母处于良好的状态时,才会有余力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应对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,珍惜他的灵动和创造力,看到他情绪哭闹背后的需求,而不是怕麻烦,只会用“听话”来要求孩子顺从。
撕掉“乖”的标签。当家长忘掉“乖”的教育标签时,也会对孩子们少一些束缚,会鼓励他们自由探索,在更大空间里成长为真实、绚烂的自我。